
本文尝试简要回顾新城疫疫苗的发展史,涵盖从大约80年前的首次研制到最近以分子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生物制剂。
中等毒力毒株
虽然这些早期的新城疫疫苗对现场病毒攻击提供了非常好的保护,但问题是当致弱到一定程度时,它们仍旧能够引起易感鸡发病,甚至高死亡率。另外,这些疫苗必须应用于大约4周龄以上的禽类。
弱毒疫苗
这类新城疫疫苗是通过选择一个较小免疫副反应的毒株来生产疫苗,疫苗反应较少,同时可以保持其应有免疫原性。这些克隆ND疫苗在80年代最早地引入市场,并为广大生产商所接受。
无致病性嗜肠道疫苗
这种新城疫疫苗利用的是不仅在呼吸系统而且在肠道内也会复制的ND疫苗株,得益于这些新的无致病性毒株,解决了接种新城疫疫苗后常见免疫副反应的缺点。
孵化场活疫苗与灭活疫苗联合使用
70年代,对1日龄雏鸡联合使用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进行了广泛研究,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活疫苗或灭活疫苗相比,联合使用产生HI效价更高,对攻毒保护更好,而且免疫力持久性更长。
基因工程病毒载体疫苗
因工程病毒载体疫苗HVT-NDV可以产生对新城疫的坚强保护,因此可以显著降低攻击病毒的排放,也不会令免疫鸡暴露于活的ND病毒,所以非常安全。此外,该疫苗与其它诸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疫苗不相互干扰。由于HVT的周期性复制,针对新城疫的免疫力可以持续补强,所以实现了持久保护。最后,该新城疫疫苗完全解决了与母源抗体的干扰问题,这是其它常规疫苗用于孵化场免疫所面临的大问题。